今天是美国的母亲节,这个节日也有100多年的历史,传入中国也有几十年,出于对母亲的感恩,也逐渐普及开来。 但这个母亲节毕竟是个外来节日,与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什么联系,那就来说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母亲。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母亲,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:孟母、陶母、欧母、岳母。—01— 还有一个断杼教子的故事,讲的是:孟子小时候有一次逃学半天,孟母知道后,就当着孟子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剪断了,教育孟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。由于孟子的崇高地位,孟母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在东汉、西晋时,出现了《孟母颂》、《孟母赞》等文章,到了南宋,孟母的故事被选入了《三字经》,其中的第三句是:“昔孟母,择邻处。子不学,断机杼。”这就相当于选入了教科书,不得不说是影响非凡。—02— 陶母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。陶侃可能多数人不太熟悉,他有一个曾孙叫陶渊明,相信知道的人就很多了。陶侃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。一次,同郡人范逵远行遇上风雪,在陶侃家投宿。但是陶侃家中没有多余的粮食,于是陶母就把长发剪断去换了米,还把坐卧的草席拿去喂范逵的马。范逵深受感动,想到如此优秀的母亲必定会教出不凡的儿子,就举荐陶侃做官,在仕途上帮助陶侃。后来,陶侃在一个地方当主管渔业的官,他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,就派人将一坛子糟鱼送到母亲家中。没想到,陶母将糟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,并写了一封信,说道:“你现在是官,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给我呢?这样会让我心里很不安。”陶侃看后,非常羞愧,从此更加地清正廉洁。陶母也因截发筵宾、封坛退鲊这两个故事而被后世称颂。—03—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,母亲郑氏独自教养他。这一年,欧阳修要上学了,但是家中没钱买纸笔,欧母就想到了用河边的荻草作笔,在地上铺上沙为纸,教欧阳修写字,这就是画荻教子的故事。欧母还经常给欧阳修将古人的文章和父亲当官时的故事。后来,欧阳修终成大器。—04— 岳飞二十岁时,父亲岳和病故,岳飞回家守丧。不久之后,金兵大肆入侵中原,岳飞就决心上前线抗敌。在国难当头之际,岳母深明大义,在岳飞背上刺下“尽忠报国”四个字,以此鼓励岳飞。后来,岳母刺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。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谢,子女会在这天将康乃馨送给母亲。但在中国古代,代表母亲的花是萱草,也叫忘忧草,晒干之后可以制成黄花菜。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。 古代,当孩子要远行时,会在母亲屋前种上萱草,希望缓解母亲对孩子的思念,因此母亲的居室也就有了“萱堂”的别称。因此,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关于母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承和非常丰富的内涵,绝不是一个外来节日可代表的。当然,也不是说外来节日就一定不好,毕竟也是一个表达对母亲感谢的机会;但终究跟我们关系不大,而且我们有更丰富的文化,说不定将来会有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母亲节出现。最后一句,不要到了每年的固定某一天才想起来感恩母亲。
|